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论语箴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箴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箴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箴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礼资讯
古礼资讯

凫村:智慧之地,传承之魂

:曲阜古礼文化 :2024-07-02 
收集整理:亚圣后裔76代孙、儒家礼仪非遗传承人、曲阜孟子研究会副会长、古礼文化传播公司中华执礼官:孟 忠   

凫村,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亚圣孟子的故里。凫村亦称傅村、富村,古称孟儒里、邹兴乡、邹儒里。当年孟母在白马河畔洗衣,见凫鸟落于水中,视为吉祥之兆,故取村名为凫村。2003年,凫村古村落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凫村古村落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人们称谓“孟氏之根,邹邑凫村”,是天下孟姓寻根问祖最主要的地方之一!在凫村,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孟子与他的后裔们留下的智慧和精神

紧靠104国道西侧有一牌坊。坊为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式建筑,横匾东西两面各题“孟子故里”鎏金大字。此坊始建于何时不详,如今看到的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穿过牌坊路北就是“孟子故宅”,为孟子出生地。建国后被破坏,1991年重建

现故宅东西23米,南北26米。宅院坐北朝南,外有围墙,大门上悬“孟子故宅”竖匾一方,红底金字,略显陈旧。故宅建有围墙、正殿、东院。建筑风格采用古式四梁八柱,木雕斗拱、陇瓦、滴水。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能跟孔府、孔庙的古建筑相媲美

正北为正殿,长11米,深7米,高5米。面阔三间,前出厦,四梁八柱。殿内正中木雕神龛一座,内塑孟父孟激、孟母仉氏像各一尊,西山墙神龛一座,内塑孟子四十五代孙中兴祖孟宁像。东山墙神龛一座,内塑亚圣孟子像。院内古柏参天,苍翠葱郁,颇为雅致,其中的两棵柏树已有千年树龄。故宅前有孟母池,是孟母浣洗处,当地人称是老祖奶奶的洗脸盆子,无论水有多深,从古到今没有淹过人,人们都说是老祖奶奶保佑的

孟母池北岸原有一巨大如马的象形石,当地人称为大石马,2米多高,长约5米,毁于六十年代。孟母池西白马河,南北流向,白马河的源头九龙山下——溪湖,传说是有一天从天宮中下来的白色御马在这里饮水,走时踏出的痕迹

故宅西白马河原有孟母桥一座,据碑刻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孟彦学、孟彦兴和孔家、颜家三家联系家族和周围外姓人士募捐复建,名曰宁泽桥。桥为一孔石拱,桥头两侧有精美龙头石刻四尊,也毁于六十年代。后为方便村民交通又用20多块碑石铺成平桥

2021年由凫村党总支村委会、邹城总会与凫村孟氏宗亲签头号召全国各地孟氏宗亲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捐款重修了孟母桥。孟母桥现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外贴青石三孔拱桥。桥西有孟母井一眼,水质清澈甘甜,是先祖和村民饮用水源,井边原有石碑记载,在六十年代也遭到破坏

孟母林就坐落于凫村东边,是战国时期延续至今的一处氏族墓群和人造园林,林与马鞍山连接在一起,是林在山岗,山在林中,孟母林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山上南山顶有一座石汉墓,为防止被盗,现墓顶已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北山头上有两座神庙,曰文昌庙,两个亭子,一个是文昌阁,一个叫望峄亭。马鞍山前方有两座小山,东为草山,西为料山,在马鞍山与草山和料山之间有一小湖泊,名曰饮马湖,可见这位置、风水极佳。白马河、大石马、马鞍山、饮马湖、原孟母桥龙头等,也证明了勤劳善良的凫村先人智慧和任劳任怨的龙马精神

自孟子以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此。在以前葬于孟母林管理非常严格,犯法、犯族规等是不可以入林埋葬的,也不能入家谱的。此林地面积为700多亩,其中山地占300多亩,林地400多亩。围墙2720米,林内有松、柏、桧、楷、槲等各种树木13000余株,宋、元、明、清碑刻近600通

孟母墓在孟母林内中间位置,墓坡高两丈四尺,周围四丈五尺,前供案、石鼎、石瓶等。石碑上刻“啟圣邾国公端范宣献夫人墓”,孟母仉氏,以“三迁”、“断机”教子著称于世,被后人尊为“母教一人”。此外,孟母墓前方有孟子之子孟仲子墓,再正东方向有孟氏第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墓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儒家非常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知性,知性则知天”的修身方法,“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用这种最朴实的生活场景,讲述着最高深的学问。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时皇帝御封孟子为亚圣公,孟子被后人尊称“亚圣”,是表彰他为儒家思想传播和发扬光大做出的贡献。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理念、学术主张后世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大义,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著名的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据《三迁志》记载:“孟母之迁之教:孟母其舍(凫村)近墓,孟子之少也,喜于墓闹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我所以居处’,乃携子去闹市旁(邹县城西庙户营),其嬉戏为贾人,习杀豚之事,孟母见曰:“此亦非我所以居处。’复徙学馆之旁(邹县南关子思教书处),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可以居我子矣,遂居。”这既成就了孟子,孟母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百姓对孟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孟子的仁义之道都深深地影响着凫村人民以及世界各地孟子后裔的行为和处世态度。他们以孟子为榜样,努力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凫村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孟子后裔祭祖、孟子诞辰纪念等,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四月初二都会举办中华文化母亲节大典,到2024年已经成功举办过18届。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着许多孟子后裔前来祭拜。通过这些活动,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着孟子的思想,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1920年4月,孟子出生地——凫村,迎来了一位年轻人。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赴当时中国红都——延安采访毛泽东,通过毛泽东的自述,1920年4月由北京南下上海,为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我在曲阜停了一下,去看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和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镇。在有历史意义的孔庙附近的一棵有名的树,相传是孔子栽种的,我也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当年毛主席27岁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凫村孟子故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孟子的故乡,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古代智慧与现代活力的完美融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古老的土地,感受孟子思想的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声明:部分文献摘自于曲阜市志、史志,百度等文史。特别感谢:王锦思老师(毛泽东参观孟子出生地),曲阜市文史原编辑:孔令儒老师,还有各孟氏宗亲提供的文稿和图片